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是985工程也是211工程的一部分。以下是关于该校的详细信息。
学校概况
学校性质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是一所公办医药类普通本科院校,隶属于复旦大学,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医学院路138号。
学校历史
学院创建于1927年,最初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1932年独立为国立上海医学院,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与复旦大学合并。
学校排名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全国医学院校中排名前列,2023年和2024年分别位列全国第三和第二名。
历史背景
创办与早期发展
- 创办背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前身是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由颜福庆于1927年创办,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
- 抗战时期:因抗战爆发,学院于1939年内迁至云南昆明,1940年迁至四川重庆,1946年抗战胜利后迁回上海。
现代化发展
- 合并与重建: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2012年,新的上海医学院成立,作为复旦大学的派出机构,行使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
- 共建托管: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托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其直属附属医院。
师资力量
教师队伍
学院拥有专任教师753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以及200余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国家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医学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科研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学科设置
本科专业
学院设有10个本科专业,包括临床医学(八年制、五年制、六年制)、口腔医学、基础医学、法医学、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药学、护理学等。
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涵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等领域。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多所国际知名医学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英国牛津大学、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德国科隆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等。
学术交流
学院定期举办国际医学论坛,如上海医学论坛,汇聚全球医务工作者、科学家、研究人员和行业领袖,分享医学领域的知识和经验。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既是985工程也是211工程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强大的师资力量。学院在医学教育和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拥有丰富的学科设置和广泛的国际合作,是国内顶尖的医学院校之一。
上海医学院的历史沿革是什么?
上海医学院,现隶属于复旦大学,其历史沿革丰富而深远,以下是其主要发展阶段的简要概述:
创立初期
- 1927年: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在上海吴淞创立,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颜福庆出任首任院长。
- 1928年:学院先后更名为江苏大学医学院、中央大学医学院。
- 1932年: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独立为国立上海医学院,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国立医学院。
抗战时期
- 1937年:因抗战爆发,学院内迁至云南昆明,后辗转迁至四川重庆歌乐山。
- 1946年:抗战胜利后,学院迁回上海。
建国后发展
- 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
- 1959年:被定为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
- 1985年: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
与复旦大学合并
- 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组建成为新的复旦大学。
- 2012年:新的上海医学院成立,作为复旦大学党政的派出机构,行使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
近年发展
- 2017年:中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工作委员会成立。
- 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共建托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其直属附属医院。
- 2019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正式启动。
上海医学院有哪些知名的校友?
上海医学院,包括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医学人才。以下是一些知名的校友: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 张文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长期从事不明原因发热和各种疑难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工作,为抗击新冠疫情作出了巨大贡献。
- 刘湘云:儿科学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附属儿科医院院长、儿科研究所所长,儿科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儿童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和儿童保健服务。
- 徐一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本科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1990年研究生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曾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
- 颜福庆: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先驱,曾任国立上海医学院首任院长。
- 陈翠贞:儿科医学先驱,曾任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院长。
- 吴绍青:肺科学家,中国现代肺病学奠基人之一。
- 谷镜汧:我国病理学科奠基人。
- 沈克非:神经外科拓荒人。
- 王淑贞:妇产科奠基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王振义:著名血液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方面的突出贡献而闻名。
- 陈竺: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
- 陈赛娟:血液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白血病研究。
- 张涤生:整形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整形外科之父”。
- 曹可凡:著名主持人,医学世家出身,父亲曹世杰是著名的医学专家。
上海医学院的就业前景如何?
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以下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就业率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达到了90%以上。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学院在就业方面的较强实力。而且,在毕业后的多年跟踪调查中,学院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也普遍较好,薪资水平稳步提升。
就业行业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行业选择上呈现多样化趋势。约有29%的毕业生进入了房地产行业,20%的毕业生选择了互联网行业,金融投资行业和教育培训行业也分别吸引了8%和6%的毕业生。这些行业的多元选择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工作单位
在工作单位方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毕业生同样表现出色。许多毕业生成功签约了知名企事业单位,如医疗卫生单位、三资企业、国有企业等。其中,签约医疗卫生单位的毕业生占比达到了12.98%,这充分体现了学院在医学领域的专业优势。同时,也有大量毕业生进入了其他企业,占比高达35.08%。
薪资水平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生的薪资水平较高,随着临床经验的增加,收入还会大幅度提升。硕士年薪20万起跳,博士50万起跳应该是不成问题。
就业方向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竞争力,无论是从事临床医疗、科研还是其他相关领域的工作,他们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毕业生不仅可以在传统的医疗机构如医院和诊所工作,还可以在科研机构、医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等多个领域找到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