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青岛)研究院是2014年10月青岛市政府和大连理工大学签署建立的以公司化运行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研究院。该研究院于2015年3月份在青岛蓝谷正式注册成立,至今已实体运行近7年。研究院主要从事 科技成果产业化 ,有近十年科技成果产业化经验,并经过多次成果产业化失败经历,将产业化经验不断总结,探索出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成果产业化模式。
具体服务内容包括:
-
高纯硅零件制造 :现已可批量化生产硅靶材、硅电极等高纯硅零件,主要用于镀膜、半导体等领域,且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开发高纯硅零件。
-
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 :研究院通过机制和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校地合作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推动科技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和产业化。
-
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 :研究院致力于将科技成果产业化经验体系推向市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助力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
分析检测服务 :研究院设有分析检测中心,主要以光伏行业的生产、研究开发工作提供分析测试、分析方法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
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管理 :研究院探索出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管理模式——“大工模式”,并加以不断孵化验证,建立了科技成果产品化评价方式遴选项目、培养职业化的博士后技术经理人、制定路径管理团体标准指导成果产业化等。
大工(青岛)研究院采用高度市场化方式运行,以510万到位资本金起步,累计取得收入超过1.5亿元,纳税500多万。研究院拥有自身的科技研发团队近20人,引进博士后作为科技成果产业化骨干,实践博士后创新创业,共孵化了6家博士(博士后)创业科技型公司,其中4家盈利,3家高企,2家企业过千万,2家企业过百万,全口径员工超过200人,获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