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外地住院,合作医疗是可以报销的,但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条件,以下是相关政策和流程:
备案要求
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异地长期居住的参保人,如退休后在异地养老、长期派驻异地工作等,需在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备案时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异地居住证、异地工作证明等,备案通过后可在就医地享受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服务。
异地转诊人员:因病情需要转往外地就医的患者,需先在参保地的定点医疗机构办理转诊手续,并由医疗机构将转诊信息报送至省级平台或国家平台,经参合地经办机构备案后,可到省外就医。
报销政策
报销范围: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时,原则上执行就医地规定的支付范围及有关规定,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等支付范围。
报销比例:执行参保地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等政策。例如,湖南省规定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备案地就医直接结算时,医保基金的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执行参保地规定的本地就医时的政策标准。
报销流程
直接结算:参保人员在异地就医时,需持社会保障卡或居民健康卡等有效证件,在就医地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就医结束后,医疗机构会按照规定进行费用结算,患者只需支付个人应负担的部分,其余费用由医保基金按规定支付。
手工报销:如果因结算网络系统、就诊凭证等故障导致无法直接结算,患者需先行垫付医疗费用,然后回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手工报销手续。报销时需提供相关材料,如住院发票、费用明细清单、出院小结、转诊证明等。
注意事项
及时备案:异地就医前一定要及时办理备案手续,否则可能会影响报销待遇。部分地区允许补办备案手续,但可能会有一定的限制条件。
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尽量选择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这些医疗机构与医保部门有协议,能够提供更好的医保服务和费用结算服务。
了解政策差异:不同地区的医保政策可能存在差异,患者在就医前应了解参保地和就医地的具体政策,以免影响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