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科学护理是避免感染、促进愈合的关键。术后24小时内禁止漱口刷牙以保护血凝块,饮食需温凉软烂避免刺激伤口,禁忌吸烟饮酒及剧烈运动防止出血。特殊人群(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孕妇等)需提前评估风险。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与禁忌:
-
术后关键护理
拔牙后立即咬紧棉球30-60分钟压迫止血,24小时内避免漱口、吐口水或触碰伤口。血凝块是愈合的基础,破坏可能导致干槽症(疼痛加剧)。冰敷面部可减轻肿胀,每次15分钟,间隔10分钟。48小时后可轻柔漱口,使用淡盐水或医用漱口水。 -
饮食阶段管理
- 0-2小时:完全禁食,确保血凝块稳定。
- 2-24小时:流质为主,如冷牛奶、米汤(温度≤40℃),禁用吸管。
- 3-7天:过渡到软食,如蒸蛋、豆腐,避免辛辣、坚果及黏性食物。蛋白质与纤维素有助于组织修复。
-
绝对禁忌行为
吸烟(延迟愈合20%-30%)、饮酒、剧烈运动或弯腰提重物(增加出血风险)。术后72小时内避免游泳、坐飞机(气压变化影响伤口)。自行探查伤口或抠掉血凝块可能引发感染。 -
特殊人群需知
- 心血管/糖尿病患者:血压或血糖需稳定后再拔牙,术后密切监测。
- 孕妇:孕中期(4-6个月)相对安全,需医生评估。
- 服用抗凝药者:提前咨询医生,可能需停药3-5天。
-
异常情况处理
持续出血、剧痛(尤其3天后)、腐臭味或发热超过38.5℃需立即就医,可能提示干槽症或感染。术后7-10天拆线,1-3个月后评估缺牙修复方案。
遵循医嘱与科学护理可缩短愈合时间15%-20%。记录伤口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复诊,切勿因症状轻微而忽视风险。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一环,术后护理与定期检查同样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