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6岁青少年长期吃鲜白茅根可能导致脾胃虚寒、电解质失衡甚至肝肾损伤,需警惕潜在健康风险。
白茅根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虽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等功效,但长期服用可能带来诸多健康隐患。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过度摄入白茅根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功能,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等脾胃虚寒症状,严重时甚至引发营养吸收障碍。其强效利尿作用可能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引发脱水或低钾血症,影响心脏与肌肉正常功能,长期还可能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甚至诱发急性肾衰竭。白茅根中的成分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干扰血液凝固机制,增加出血风险,尤其对于有潜在出血倾向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青少年风险更高。长期大量饮用还可能加重肝肾代谢负担,干扰肝脏解毒与肾脏排毒功能,埋下长期健康隐患。
建议青少年在出现相关症状需使用白茅根时,务必遵循医生指导,严格控制剂量与疗程。日常饮用鲜白茅根水应避免空腹摄入,采用60℃以下温水冲泡,并搭配红枣、山药等温性食材调和药性,降低寒凉对脾胃的刺激。若出现乏力、恶心、尿量异常或皮肤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并就医检查。家长尤其需注意,青少年体质差异显著,自行用药可能掩盖真实病因,延误正规治疗,任何长期用药行为均需在专业评估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