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岁青少年长期吃白果可能导致中毒、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影响发育等副作用,建议控制摄入量并避免生食。
14-15岁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长期吃白果存在较大健康风险。白果含银杏酸、氢氰酸和微量氰化物等有毒成分,长期摄入可能引发急性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严重时出现高热、抽搐、呼吸困难甚至昏迷。其神经毒性可能影响大脑发育,导致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等问题,还会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性激素分泌。部分青少年可能对白果过敏,出现皮疹、瘙痒或过敏性休克。生白果毒性更强,熟制后毒性虽降低,但长期吃仍会因银杏毒素蓄积造成慢性中毒,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出现头痛、精神萎靡等症状。白果中的类雌激素成分可能影响青春期激素平衡,干扰生殖系统正常发育,增加哮喘风险。
建议14-15岁青少年偶尔少量食用熟白果(每周不超过3-5粒),务必充分煮熟并去除胚芽。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家长需严格监督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