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8岁青少年长期吃白果可能导致中毒、影响发育、加重肠胃负担、引发过敏及损害肾功能,需严格控制摄入量并避免生食。
13-18岁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长期食用白果可能造成多方面健康风险。白果中的银杏酸、氢氰酸等毒素会逐渐积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甚至抽搐昏迷等中毒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毒素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性激素分泌,对骨骼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产生负面影响,阻碍青少年正常长高或导致注意力下降。长期大量食用白果还会加重肠胃负担,引发腹胀、消化不良或胃肠道损伤,因其油脂含量高且质地坚硬。部分青少年可能对白果过敏,表现为皮疹、瘙痒甚至过敏性休克,反复接触会增加过敏风险。白果代谢产物需经肾脏排出,长期过量食用可能损害肾功能,尤其对肝肾发育尚未完善的青少年更为不利。值得注意的是,白果毒素无法通过简单烹饪完全消除,生食风险更高。建议青少年每日食用不超过5-10粒且务必彻底熟制,家长需监督避免长期或过量摄入。若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并严格规避生食或接触白果外种皮以减少接触性皮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