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型犬咬伤后出现肿胀,应立即止血消毒、避免挤压伤口,并尽快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疫苗。处理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伤口感染风险和免疫预防,及时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下是具体处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
初步止血与清洁
用干净纱布轻压伤口止血,避免用力挤压导致细菌扩散。随后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至少15分钟,配合生理盐水或碘伏消毒。若伤口较深,冲洗时需撑开伤口边缘确保内部清洁。 -
观察伤口与肿胀程度
- 若肿胀迅速扩散、伴随发热或红肿加剧,可能为细菌感染或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
- 浅表伤口可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并覆盖无菌敷料,但需每日检查是否恶化。
-
紧急就医与免疫接种
中型犬可能携带狂犬病毒,无论是否出血,均需在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若5年内未接种破伤风疫苗,需同步加强免疫。医生会根据伤口深度决定是否缝合或开放引流。 -
后续护理与风险监测
- 保持伤口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肿胀加重;
- 连续3天监测体温,若出现伤口渗液、淋巴结肿大或持续疼痛,提示感染需复诊;
- 记录犬只特征及攻击原因,协助疾控部门评估狂犬病暴露风险。
犬咬伤后肿胀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常见表现,但不可自行热敷或涂抹偏方。正确处理核心在于阻断感染源、规范免疫程序,并结合动态观察确保伤口愈合。若咬伤部位位于头面部或伴随活动受限,需优先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