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型犬咬出血后,若出现皮肤破损、出血或伤口较深,必须立即接种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关键风险包括狂犬病病毒侵入、破伤风感染及细菌性并发症,尤其是头面部、手部咬伤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额外重视。
-
伤口特征与暴露等级:出血属于狂犬病Ⅲ级暴露,需同时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若伤口较深、污染严重或位于神经丰富区域(如手指、面部),还需评估破伤风风险并注射相应针剂。
-
紧急处理步骤:
- 冲洗消毒: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彻底清除唾液和污物,再用碘伏消毒。
- 避免缝合:深部伤口保持开放,降低厌氧菌感染风险。
-
疫苗接种时效:
- 狂犬疫苗需在24小时内启动“5针法”(第0、3、7、14、28天)或“2-1-1程序”(第0天2针,第7、21天各1针)。
- 免疫球蛋白需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直接中和病毒。
-
高危症状警示:
- 若后续出现发热、伤口红肿化脓、肢体麻木或恐水怕风等神经症状,需立即就医,提示可能感染进展。
总结:被犬咬出血后,无论犬只疫苗接种史如何,均应按最高风险处置。及时规范处理伤口、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是预防致命性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切勿心存侥幸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