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浪狗戳到手指头后需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并消毒,若皮肤破损出血(如可见渗血或贯穿伤)则必须接种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若无出血但皮肤发红发硬,仍需接种疫苗。 狂犬病致死率近100%,流浪狗携带病毒风险极高,任何暴露后伤口处理与疫苗接种都不可拖延。
-
暴露等级决定处置措施
根据伤口情况分为三级:仅皮肤发红无破损(Ⅱ级)需接种疫苗;出血或黏膜接触(Ⅲ级)需加注免疫球蛋白。流浪狗因健康状况不明,一律按最高风险处理。 -
伤口处理是首要步骤
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挤出污血但避免用嘴吸吮。碘伏消毒后保持伤口开放,避免包扎阻碍排毒。较深伤口需医院专业清创。 -
疫苗接种越早越好
狂犬疫苗需全程接种(5针或“2-1-1”程序),首针应在24小时内完成。即使延迟数日,只要未发病仍应补种。孕妇、婴幼儿均无禁忌。 -
被动免疫制剂的关键作用
出血性伤口需在周围浸润注射免疫球蛋白,直接中和病毒。与疫苗注射部位需分开,且不能共用注射器。 -
破伤风与其他感染预防
深伤口或污染严重时需联合破伤风疫苗,抗生素可预防细菌感染,但需与狂犬疫苗错开注射部位。
切勿因伤口小或狗“看似健康”而侥幸! 狂犬病潜伏期长且症状出现后无法治愈,暴露后规范处置是唯一保命手段。即使已接种过疫苗,再次暴露仍需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