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知名的狗挠伤后,最晚应在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若伤口较深或位于头面部,需立即处理并注射免疫球蛋白。虽然理论上只要未发病前接种均有一定效果,但延迟接种会大幅增加感染风险,因此务必遵循“越早越好”原则。
-
时效性关键窗口:狂犬病毒通过破损皮肤侵入神经系统,疫苗需在病毒扩散前刺激抗体产生。24小时内接种效果最佳,48小时内仍有效,但超过7天则被动免疫制剂(如免疫球蛋白)可能失效。
-
暴露等级决定处置方式:
- 轻微抓伤(无出血):彻底冲洗消毒后接种疫苗,但免疫功能低下者需按高风险处理。
- 出血性伤口或黏膜接触:立即注射免疫球蛋白+疫苗双保险,且伤口需专业清创。
-
规范处理流程:
- 冲洗:用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深伤口需借助注射器深入清洁。
- 消毒:碘伏或酒精消毒,避免包扎过紧以降低病毒存活率。
-
接种程序选择:
- 5针法:0、3、7、14、28天各1剂,适用于所有人群。
- 2-1-1法(部分疫苗适用):首日2剂,第7、21天各1剂,更快产生抗体。
提示:即使宠物狗“看似健康”,也可能携带病毒。暴露后切勿侥幸拖延,第一时间完成规范处置是唯一保命手段。若无法确认动物疫苗接种史,一律按高风险暴露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