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知名的狗咬伤后出现肿胀,必须立即接种狂犬疫苗并就医处理。狂犬病致死率接近100%,而肿胀可能是感染或过敏反应的表现,及时注射疫苗和清创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手段。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
-
狂犬疫苗的紧迫性
即使伤口轻微或狗未表现异常,狂犬病毒潜伏期可能长达数月。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疫苗可大幅降低发病风险,后续需按规范完成全程接种。 -
肿胀的潜在风险
肿胀可能由细菌感染(如破伤风)或过敏反应引起,需医生判断是否需抗生素或抗过敏治疗。自行挤压或涂抹偏方会加重感染。 -
伤口处理优先级
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碘伏消毒后保持伤口开放。未彻底清创前不宜包扎,避免厌氧菌繁殖。 -
暴露等级决定措施
皮肤破损的Ⅱ级暴露必须接种疫苗;若伤口较深或位于头面部(Ⅲ级暴露),还需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增强短期保护。 -
流浪犬的额外风险
无法追踪犬只疫苗接种史时,默认按最高风险处理。即使10天后确认该犬存活,也不建议中断已启动的免疫程序。
特别提示:狂犬疫苗需接种5针(28天内完成),延迟或漏打可能影响效果。任何咬伤后发热、伤口化脓或肢体麻木症状,需急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