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打滑摔倒是正常现象,主要与地面湿滑、鞋底防滑性差、行走姿势不当等因素有关,但通过科学预防可大幅降低风险。
-
地面湿滑是主因
梅雨季雨水频繁,大理石、瓷砖等光滑路面易形成水膜,摩擦系数骤降。地下室、楼道等通风不良区域易返潮,进一步增加滑倒风险。 -
高危人群需警惕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和平衡能力下降,摔倒后易骨折;骑电动车者车速过快易侧滑;穿高跟鞋或鞋底磨损严重者更易失去平衡。 -
科学行走姿势
模仿“企鹅步态”——小步幅、慢速度、双脚外八字,可增大接触面积。避免双手插兜或拎重物,手臂自然摆动能保持平衡。 -
应急处理原则
摔倒后勿急于起身,先评估伤情。若肢体剧痛、变形,可能骨折,应固定伤处并呼叫急救;轻微疼痛可缓慢活动,观察后续症状。 -
环境与装备优化
选择防滑性能好的平底鞋,雨天绕开光滑路面;居家浴室铺设防滑垫,加装扶手;老年人外出可携带四脚拐杖辅助支撑。
梅雨季安全出行需“防滑意识+正确措施”双管齐下,尤其高危群体更应主动规避风险,将意外概率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