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补气血的经方以“阴阳互根”为核心,通过温阳化气、调和营卫实现气血双补,经典方剂如桂枝汤、炙甘草汤等至今仍是中医临床的基石。其独特之处在于:①强调“阳生阴长”,先恢复脾胃阳气再自然化生阴血;②组方精简,多用生姜、大枣等食材级药材;③针对不同体质分层调理,如小建中汤适合虚寒体质,炙甘草汤善治心悸脉代。
桂枝汤作为“群方之冠”,以桂枝助阳、白芍养血为基础,配合生姜大枣补脾胃津液,看似治感冒,实为调节营卫气血的底层方。小建中汤在此基础上加倍白芍、加入饴糖,专治虚劳腹痛,儿童厌食或成人消瘦皆可辨证使用。若气血两虚明显,可升级为黄芪建中汤或当归建中汤。
炙甘草汤(复脉汤)则是滋阴补血的代表,重用生地黄配伍人参、阿胶,既能改善心悸气短,又能缓解干咳便秘等阴血亏虚症状,适合大病后调理。而黄芪桂枝五物汤专注“血痹”问题,通过黄芪补气、桂枝通阳,解决肢体麻木等气血不通症状,尤其适合产后或长期虚劳的女性。
提示:经方应用需遵循“有是证用是方”原则,如新加汤仅用于发汗过度后的身疼痛,薯蓣丸则针对长期虚劳。建议在医师指导下辨证选用,避免自行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