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温主要受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大气环流及人类活动共同影响。大陆性气候显著、关中盆地聚热效应、副热带高压控制及城市化热岛效应是导致当地夏季温度持续偏高的核心因素。
地理位置方面,陕西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调节作用弱。夏季太阳辐射强烈,地表升温快,昼夜温差大,热量难以通过水汽蒸发快速散发。地形特征进一步加剧高温,尤其是关中盆地,四面环山的地势形成天然“聚热罩”,阻碍空气流通,热量堆积导致区域气温高于周边。例如西安所在的渭河谷地,夏季常出现连续多日35℃以上的高温天气。
大气环流对陕西高温起到直接推动作用。夏季副热带高压北抬西伸时,陕西常处于其控制范围内,下沉气流抑制云雨形成,天气晴朗少雨,地面增温明显。西北干热气团东移过程中受秦岭阻挡,在关中平原滞留,形成持续干热风。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热岛效应不容忽视,建筑密度增加、绿地减少、能源消耗上升,使城市区域温度比郊区高3—5℃。西安、咸阳等城市扩建后,高温日数显著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则提供了长期背景支撑。过去50年,陕西年平均气温上升约1.5℃,极端高温事件频率和强度同步增长。例如2022年夏季,全省平均气温创历史新高,多地突破40℃。未来随着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升高,高温风险可能进一步加剧。
陕西高温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叠加的结果,需加强气象预警、优化城市规划、推广节能技术以应对挑战。个人需关注防暑降温,减少高温时段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