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近期高温现象的成因可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综合分析:
一、自然因素
-
全球变暖的持续影响
近年来全球气温持续上升,2025年预计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之一。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如二氧化碳)加剧了热量滞留,形成“棉被效应”。2025年双春年且有闰六月,春季提前、夏季延长,进一步推高了地表温度。
-
太阳活动增强
2025年太阳黑子数量增加、辐射增强,可能通过影响地球大气环流间接导致地表温度上升,部分研究指出其与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相关。
-
天气系统与地形影响
-
副热带高压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域(如长江中下游)盛行下沉气流,导致天气晴朗、地面辐射增强,易形成高温天气。
-
城市热岛效应 :上海等大城市因建筑密集、绿地减少,城市内部温度高于郊区,加剧高温体验。
-
地形因素 :盆地地形(如南京、重庆)因热量蓄积特性,历史上常出现高温天气。
-
二、人为因素
-
温室气体排放
工业活动、能源消耗等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是全球变暖的主要驱动力。
-
土地使用变化
森林砍伐、城市化进程扩大,减少了地表植被覆盖,削弱了碳汇功能,加剧热量吸收。
三、其他因素
-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 :2025年受拉尼娜现象滞后影响,可能通过改变大气环流模式,间接导致高温与干旱的交替出现。
2025年高温是自然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警惕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干旱)对农业和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