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略带苦味是正常现象,但苦感不应过于突出或持久,通常与冲泡方式、茶叶品质、个人味觉敏感度有关。若茶汤入口微苦后迅速回甘,属于茶叶天然特征;若持续苦涩,则可能因工艺、原料或冲泡不当导致。
1. 冲泡方式影响苦味
碧螺春茶芽细嫩,内含物质释放速度快。若水温过高(超过85℃)、闷泡时间过长(超1分钟)或投茶量过多,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大量析出,导致苦味加重。建议采用“低水温、快出汤”方式,首泡10-15秒即可,后续逐次延长5秒。
2. 茶叶品质与工艺因素
高品质碧螺春以明前茶为佳,鲜叶嫩度高,手工炒制时火候控制精准,成茶茶毫丰富,苦涩物质含量低。若茶叶原料粗老(如雨后采摘)、机器炒制温度过高或揉捻过度,可能导致茶汤苦涩感明显,且回甘弱。
3. 味觉敏感度与适应性差异
部分人群对苦味感知较强,尤其是初次饮用绿茶者,易将碧螺春的鲜爽微苦误判为“过苦”。日常饮用高发酵茶(如红茶、普洱熟茶)的人群,因味觉适应性差异,也可能对绿茶的天然微苦更敏感。
若碧螺春苦味难以接受,可尝试减少投茶量(3克/150ml)、用纯净水代替自来水,或搭配少量蜂蜜调节口感。注意避免空腹饮茶,以免加重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