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特长生政策有以下核心调整,涵盖招生类别、认定标准及录取机制等方面:
一、招生类别调整
-
新增科技类特长生
2025年新增机器人、编程、航模等领域的科技类特长生类别,由学校自主组织招生,术科(含实验操作)占比40%,文化课占比60%。 - 录取标准 :文化课成绩不低于普高最低线30分,综合成绩=术科×40%+中考成绩×60%,生物地理需达D级以上。
-
艺术类与体育类特长生调整
- 艺术类 :音乐、舞蹈、美术等传统项目仍为招生类别,但具体认定标准未详细说明。 - 体育类 :田径、球类、游泳等项目保持招生,但需注意广州市等地对户籍或随迁子女的报考条件限制。
二、认定标准与资格要求
-
科技类特长生
- 需在科技创新、编程、机器人设计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或获得省级及以上竞赛奖项。 - 12周岁以下儿童不得参加CSP-J/S认证,避免过早竞赛压力。
-
体育类特长生
- 需获得市级以上体育比赛个人或集体项目前六名,或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
-
艺术类特长生
- 需在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获得市级以上奖项或专业认证。
三、录取机制与政策亮点
-
文化课成绩要求
- 科技类特长生文化课成绩门槛降低,但部分学校可能对综合能力有额外要求。 - 艺术类、体育类特长生仍需达到普高最低线一定分数。
-
加分政策变化
- 2025年全面取消艺术、体育特长生加分,科技类特长生成为政策重点。 - 强基计划与科技特长生结合,获奖学生可享受优先录取和降分优惠。
-
区域政策差异
- 北京、惠州、鹤壁等地对特长生招生有具体细则,如北京重点区分配名额、惠州新增实验操作考试等。 - 广州市对无线电测向等新兴项目单独设项。
四、其他注意事项
- 报名与审核 :需通过学校或教育局平台申报,材料需经严格审核。- 政策咨询 :各地政策存在差异,建议考生关注本省教育考试院或学校官网获取最新信息。
以上政策体现了2025年教育改革向科技强国的方向调整,科技类特长生的新增及加分优惠是重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