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烟花爆竹的管控采取“许可制+区域性禁限放”模式,全国性全面禁放不合法,但地方可依法划定禁放区域或时段。核心法规包括《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和《大气污染防治法》,重点管控生产安全、环保风险与公共安全,近年因环保与安全争议部分地方条例被要求修改。
-
法律框架与核心规定
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明确生产、经营、运输、燃放均需许可,未经许可禁止操作。地方可划定禁放区域,但全国人大法工委2023年指出,地方性全面禁放条例与上位法冲突需修正,强调应允许合规产品在非禁区域燃放。 -
禁放原因与争议焦点
- 安全风险:烟花爆竹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危险工序需专业培训。
- 环保问题:燃放释放重金属、颗粒物,加剧雾霾,部分城市因此季节性禁放。
- 社会管理:噪音扰民、残渣污染增加公共治理成本,但传统文化需求引发政策平衡争议。
-
地方执行差异
河南、辽宁等地曾出台全域禁放令,2023年后需调整;北京、上海等设定五环内或主城区禁放,农村地区放宽。大型活动需公安审批,专业燃放不受限。 -
未来趋势
政策更倾向“精准管控”,淘汰高危产品(如礼花弹),鼓励环保型烟花研发,通过许可证和技术标准优化行业结构。
提示:燃放前需查询当地最新规定,避免在禁放区或禁放时段违规。企业及个人应选择合规产品,注意安全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