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是艾草的干燥叶片,两者属于同一种植物的不同部位,但日常使用中常被混为一谈。关键亮点在于:艾草是植物整体名称,艾叶是药用部位;两者功效相似,但入药多用艾叶;民间常将两者统称,需根据具体用途区分。
艾草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Artemisia argyi,其茎、叶、根均可利用。艾叶特指艾草的叶片,通常在花期前采摘并晒干,作为中药使用。古籍中提到的“艾”多指艾叶,因其含挥发油、黄酮类成分,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是艾灸的主要材料。而“艾草”作为整体植物,茎秆可制绒或用于熏蒸,叶片以外的部位药效较弱。
从植物学分类看,艾草与艾叶的关系类似于“茶树”与“茶叶”——前者是植物全称,后者是特定部位。部分地区会将不同蒿属植物误认为艾草,但正品艾草叶片背面密布灰白色绒毛,揉搓后散发独特香气,与类似植物差异明显。
常见误区包括将“艾叶”与“艾草”视为不同物种,或认为两者功效完全不同。实际上,艾草的其他部位(如茎)也可用于制作艾条或驱蚊香囊,但药用价值以艾叶最佳。例如,艾灸时使用的艾绒由艾叶加工而成,而新鲜艾草全株可煮水泡脚。
总结来说,艾叶与艾草本质相同,区别在于具体部位与应用场景。日常使用需注意:涉及药效时优先选艾叶,若仅需驱虫、辟秽,用艾草全株即可。避免混淆两者,可提升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