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药是用于控制或预防出血的药物,主要包括收缩血管、增强血小板功能、抗纤溶和促进凝血等类型。以下是十大常见止血药及其应用场景的科普介绍:
- 垂体后叶素:通过强烈收缩血管(尤其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止血,适用于产后出血、肺出血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酚磺乙胺(止血敏):增强血小板聚集和毛细血管抵抗力,用于手术前后出血、血小板功能不良或血管脆性增加的出血。
- 卡巴克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适用于紫癜、视网膜出血、慢性肺出血等。
- 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针对高纤溶状态导致的出血,如术后或创伤性出血。
- 维生素K1:纠正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如新生儿出血或长期抗生素使用后的出血倾向。
- 云南白药:中药复方制剂,兼具止血、活血化瘀功效,用于外伤、手术出血及内出血(如咳血、便血)。
- 凝血酶:直接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用于创面、消化道等局部出血。
- 三七:中药成分,散瘀止血,适用于内外出血及跌打损伤。
- 白及:收敛止血,生肌敛疮,多用于肺胃出血及外伤。
- 去甲肾上腺素:通过强烈收缩黏膜血管止血,常用于消化道出血的局部处理。
合理使用止血药需根据出血原因和部位选择,严重出血需及时就医。部分药物可能引发过敏或血栓风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