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名称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均与地理位置和历史事件相关:
一、地理命名说
-
山水俱阳
咸阳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为地理坐标标准,此处山水皆属阳位,故称“咸阳”。
-
秦岭地理因素
秦岭呈东西走向,形成天然屏障,将渭水以北的平原与关中地区隔开。汉代因避讳“长安”改称“渭城”,唐代则因大明宫等宫城南移,进一步强化了渭水北岸的城市定位。
二、历史事件说
-
商鞅置邑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据《史记》记载,商鞅在此设立“咸亭”“阳里”两处行政区域,后秦孝公将两者合并为“咸阳”。
-
其他历史沿革
- 汉高祖刘邦曾恢复咸阳时称“新城”,武帝时期因临近渭水改称“渭城”。
总结
咸阳名称既包含自然地理特征(山水俱阳),也蕴含历史事件(商鞅置邑)。两种说法并非矛盾,而是从不同角度解释名称由来。其核心逻辑是: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的共同作用塑造了这一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