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是分娩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其应急预案和流程至关重要。以下为产后出血的应急预案及流程,帮助医护人员快速应对突发情况,保障母婴安全。
应急预案及流程
1. 一级预案(出血量≥200ml)
- 监测出血量:宫腔探查或按压宫底1次血量≥200ml,或连续两次≥100ml,产后1小时内累计出血量≥200ml,产后2小时内累计出血量≥400ml。
- 紧急措施:
- 通知医生并建立静脉通道。
- 按摩子宫,给予宫缩剂(如缩宫素)。
- 留置尿管,监测生命体征。
- 通知血库和检验科做好交叉配血。
- 查找出血原因,对症处理。
2. 二级预案(出血量≥500ml)
- 紧急措施:
- 保暖、心理护理。
- 积极补充血容量,首选晶体液和乳酸钠林格氏液,同时输注悬浮红细胞和血浆。
- 若宫缩乏力,按摩子宫或使用宫缩剂。
- 若胎盘残留,手取胎盘。
- 若软产道裂伤,缝合止血。
3. 三级预案(出血量≥1500ml)
- 紧急措施:
- 做好呼吸道管理,监测生命体征和出入量。
- 输血,预防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 必要时行子宫动脉栓塞或子宫切除。
- 启动院内抢救小组,多科室协同抢救(如产科、麻醉科、血液科、ICU)。
- 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做好抢救记录。
总结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需根据出血量分级处理,从一级到三级逐步升级,确保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医护人员需密切监测产妇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必要时多科室协作,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