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在中国境内流经西藏、云南,进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最终注入印度洋安达曼海,全长3240公里,是中国唯一未建水电站的大河,以峡谷奇观和生态多样性闻名。
-
源头与上游特征
怒江源头位于海拔5500-6000米的唐古拉山南麓,上游称“那曲河”,流经青藏高原开阔地带,以冰山融雪补给为主,水流平缓,河谷平浅,湖沼广布。上游段(河源至嘉玉桥)长约818公里,是藏羚羊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
中游峡谷奇观
中游(嘉玉桥至云南泸水)穿越横断山脉,形成世界著名的怒江大峡谷,平均深度2000米,最深处达3500米。两岸高黎贡山与碧罗雪山对峙,高差超3000米,水流湍急,水能资源占全流域90%以上,拥有“怒江第一湾”等自然奇观。 -
下游与国际河段
下游(泸水至出境口)河谷渐宽,气候湿润,植被以亚热带为主。进入缅甸后称萨尔温江,最终注入安达曼海。中国境内流域面积13.78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700亿立方米,超过黄河。 -
地质与名称演变
怒江曾为古红河支流,因地质运动独立成河,早期称“黑水河”。怒族语“阿怒日美”意为“怒族人的江”,因峡谷中江水咆哮如怒得名。缅甸段“萨尔温”源自缅语“湍急之水”。 -
生态与文化价值
流域内垂直气候带明显,涵盖雪峰至热带雨林,栖息滇金丝猴等濒危物种。沿岸多民族聚居,保留茶马古道、藏传佛教石刻等文化遗产,丙中洛被誉为“人神共居之地”。
提示:怒江大峡谷最佳游览期为10月至次年4月,建议自驾或包车探索,注意安全装备。保护原始生态,尊重当地民族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