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阳历确实存在立春(2月4日),但部分人认为“没有立春”,是因为农历癸卯兔年(2023年1月22日至2024年2月9日)中未包含立春节气,导致2024年农历甲辰龙年(2024年2月10日至2025年1月28日)成为“无春年”。这一现象源于阳历与农历计算方式差异,以及闰月对节气分布的影响,与年份吉凶无关。
阳历与农历的差异:阳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365天)为基础,固定节气日期;农历是阴阳合历,以月相周期(约29.5天)计算月份,并通过闰月(如2023年闰二月)调整与阳历的偏差。立春作为阳历节气,可能因农历闰月被“跨年”,导致某一农历年中无立春。
闰月导致节气“跨年”:2023年农历闰二月,全年长达384天,使2024年的立春(2月4日)出现在农历癸卯兔年(2024年2月9日结束)末尾,而甲辰龙年从2月10日开始,下一个立春需等到2025年2月3日。2024年农历全年无立春,形成“无春年”。
“双立春”与“无春年”规律:农历每19年中有7个“无春年”和7个“双春年”,属正常历法现象。例如,2023年农历癸卯年是“双春年”(含2023年2月4日和2024年2月4日两个立春),而2024年农历甲辰年则无立春,两者间隔出现。
“无春年”不影响季节更替:无论农历是否存在立春,阳历节气均按地球公转规律运行,四季变化不受干扰。农事活动以阳历节气为准,无需因“无春年”调整。
2024年“无立春”是阳历与农历错位引发的认知偏差,本质为历法计算规则差异,与气候、运势无关。公众应以科学视角理解节气规律,避免迷信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