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提出者是马寅初。这一政策旨在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马寅初与计划生育
早期研究与理论提出
- 马寅初(1882-1982),作为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和人口学家,早在1955年就提出了实行计划生育的主张。
- 1957年,他发表了《新人口论》,详细分析了中国的人口形势和问题,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节制生育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理论内容与影响
- 《新人口论》 中,马寅初主张通过晚婚、节育、限制生育数量等方式,控制人口增长速度,让资源、经济与人口发展协调。
- 他强调提高人口素质比单纯追求数量更重要,并提出了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最好,如果超生,就征税的建议。
政策推行与调整
- 尽管马寅初的主张在初期遭到了广泛的质疑和反对,但国家最终还是相信了他的远见卓识。
- 1966年,政府决定实行计划生育,中央和地方开始设立计生委,以宣传节育为重点,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 1982年9月,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
- 随着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和生育率的下降,政府逐步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如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和三孩政策。
其他相关人物
邵力子
- 邵力子 被认为是最早提出计划生育观点的人,他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了中国要控制人口的思想。
- 1921年,邵力子担任《民国日报》主编期间,在副刊上全文发表了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婚姻律》,将节制生育与妇女解放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宣传。
田雪原
- 田雪原 被外界称为“计划生育之父”,他在2009年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人口政策回顾与展望》的文章,提醒决策者计划生育政策已到转型之际。
- 田雪原作为计划生育决策的参与者,逐步公开了当初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过程,并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
通过这些人物的贡献,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得以形成并不断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人口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