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与农耕活动紧密相关。以下是24节气与农耕对照的详细图表:
节气 | 时间 | 含义 | 农事活动 |
---|---|---|---|
立春 | 公历2月3-5日 | 春季开始,气温逐渐升高,大地开始解冻,蛰虫开始苏醒。 | 准备春耕,播种育苗,如春葱、春马铃薯等。 |
雨水 | 公历2月18日-20日 | 降雨量增加,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 | 继续春耕,施肥,播种玉米、棉花等作物。 |
惊蛰 | 公历3月5-7日 | 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 开始进行虫害防治,播种春椒、麦套椒等作物。 |
春分 | 公历3月20-21日 | 昼夜平分,春季的中间阶段。 | 地膜玉米播种,红薯育苗。 |
清明 | 公历4月4-6日 |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扫墓祭祖的时节。 | 春玉米、春高梁播种,地膜棉花播种。 |
谷雨 | 公历4月19-21日 | 降雨增多,对谷类作物生长有利。 | 播种春谷子、春绿豆、春棉花,栽插春红薯、春山药。 |
立夏 | 公历5月5-7日 | 夏季开始,万物生长旺盛。 | 播种春谷子、春绿豆,夏葱播种。 |
小满 | 公历5月20-22日 | 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 麦垄点种玉米、棉花、大豆。 |
芒种 | 公历6月5-7日 |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 收割和播种,如夏玉米、夏大豆等。 |
夏至 | 公历6月21-22日 | 炎热的夏天来临,白昼最长。 | 播种绿豆,夏葱播种。 |
小暑 | 公历7月6-8日 | 气候开始炎热。 | 播种半夏黄瓜、秋黄瓜等作物。 |
大暑 | 公历7月22-24日 |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 抢收小麦,不误农时。 |
立秋 | 公历8月7-9日 | 秋季开始,天气逐渐转凉。 | 立秋前后三天种白菜。 |
处暑 | 公历8月22-24日 | 炎热的暑天结束,天气开始凉爽。 | 日光温室秋冬茬西葫芦播种育苗。 |
白露 | 公历9月7-9日 | 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 大棚芹菜定植,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番茄、茄子、辣椒、甜椒育苗播种。 |
秋分 | 公历9月22-24日 | 昼夜平分,秋天正式到来。 | 冬性小麦播种,播种油菜,播种露地大蒜。 |
寒露 | 公历10月8-9日 | 气温降低,露水转为冷霜。 | 播种半冬性小麦,弱春性小麦。 |
霜降 | 公历10月23-24日 | 天气更加寒冷,出现初霜。 | 露地育苗的春甘蓝定植,越冬芹菜定植。 |
立冬 | 公历11月7-8日 | 冬季开始,气温继续下降。 | 露地育苗的春甘蓝定植。 |
小雪 | 公历11月22-23日 | 开始下雪,但雪量不大。 | 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黄瓜定植。 |
大雪 | 公历12月6-8日 | 雪量增大,地面可能积雪。 | 日光温室冬春茬西葫芦播种育苗。 |
冬至 | 公历12月21-23日 | 夜晚最长,白天最短。 | 小拱棚番茄、辣椒播种育苗。 |
小寒 | 公历1月5-7日 | 开始进入寒冷季节。 | 露地春辣椒播种育苗。 |
大寒 | 公历1月20-21日 |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 小拱棚西葫芦播种育苗。 |
| 总结 | - | - | 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活动密切相关,是指导农民生产的重要依据。每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气候特点和相应的农事活动,反映了古代农民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利用。通过遵循二十四节气的规律,农民们能够合理安排农事活动,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二十四节气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