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以下是清明节的踏青习俗:
踏青的历史背景
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
踏青的活动内容
- 赏花游园:清明时节,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走出家门,走进田野山间,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 亲子互动:如南山公园举办的“亲子踏青趣,智游南山乐”登山挑战,增进家庭亲子关系。
- 动物接触:动物园新引进的珍稀野生动物,如鹈鹕、蓑羽鹤等,为游客提供近距离观察动物的机会。
踏青的文化意义
踏青不仅是人们享受春天美景的活动,也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通过踏青,人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增强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