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春晾秋”是传统养生智慧,核心在于春季保暖防倒春寒、秋季适度耐寒增强适应力,重点保护背、腹、足三部位,遵循“下厚上薄”原则,动态调整衣物。
-
春季“捂”的要点
- 重点部位:背部保暖防外邪入侵,腹部护脾胃防腹泻,足部维持体温平衡。
- 穿衣策略: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内层速干、中层保暖、外层防风,根据气温增减衣物。15℃以下或昼夜温差超8℃时需加强保暖。
- 特殊人群: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延迟减衣,可配合晒背、红参片等温补方法提升抗寒能力。
-
秋季“晾”的要点
- 适度耐寒:通过冷刺激激活免疫力,但需避免头部、心胸部位受凉。儿童可摸后颈判断冷热,温热无汗为佳。
- 渐进调整:从初秋开始逐步减少衣物,优先减上衣,保留长裤至深秋,避免骤冷引发呼吸道疾病。
科学实践“捂春晾秋”需结合个人体质与实时气候,动态调节,才能有效提升抵抗力,减少季节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