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三五”期间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目标为居民总体达85%以上,重点人群(如流动人口、青年学生等)和易感染危险行为人群需达到90%以上。这一指标被纳入《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全民宣传教育降低传播风险,同时配合检测治疗等综合措施控制疫情。
-
居民普及率与重点人群差异化要求
普通居民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普及目标设定为85%,而流动人口、青年学生、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高风险群体及易感染危险行为人群(如男性同性性行为者)需达到更高标准的90%。这种分层设计体现了针对性防控策略,确保关键人群具备更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
宣传教育手段多样化
行动计划强调利用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开展警示教育和在线咨询,同时要求传统媒体每月至少发布1次公益宣传。针对学生群体,学校需将预防艾滋病与性健康教育结合,并建立疫情通报机制,强化性道德与安全性行为教育。 -
社会组织与多部门协作
社会组织参与高危人群干预和随访服务,弥补政府服务的盲区。工会、妇联等机构也需开展“红丝带”专项行动,形成全社会参与的防治网络。 -
配套措施保障目标实现
扩大检测覆盖(如推动主动检测)、加强抗病毒治疗(治疗成功率目标90%)等措施与知晓率提升相辅相成,确保感染者早发现、早治疗,减少传播风险。
提升艾滋病知晓率是“十三五”防治的核心环节,需持续结合法律、教育、医疗等多领域行动。公众应主动学习防艾知识,高危群体需定期检测,共同推动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