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白沙投海自尽,是他因对时局绝望而选择以死明志的悲壮之举。他因刺杀北洋军阀未果、忧国忧民,最终效仿屈原在广东新会投海殉国,年仅35岁。
一、刺杀军阀未果,深感绝望
易白沙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试图通过刺杀北洋军阀头目徐世昌来反抗封建军阀的统治。这次行动以失败告终。此后,他虽接受孙中山的邀请南下,但依然对政治黑暗和民主自由的追求充满失望,认为人生已无意义。
二、忧国忧民,以死明志
易白沙是《新青年》的撰稿人,也是反对尊孔读经的先驱,他的思想充满革新精神。面对日益黑暗的政治局势,他感到无力回天。1921年端午节,他效仿屈原,在广东新会投海自尽,以此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
三、历史评价与影响
易白沙的投海自尽震动了中国社会,毛泽东为其题写挽联,表达了对这位恩师的深切怀念。他的牺牲成为忧国忧民精神的象征,激励了无数后人。
易白沙的投海自尽不仅是个体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他的行动提醒后人,面对黑暗,需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奋斗,而非绝望的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