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植被分布以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为核心,兼具垂直地带性与多样性特征,全岛森林覆盖率近50%,拥有4200多种维管束植物,其中83%为热带特有种类。关键亮点包括:中部山区形成完整垂直带谱(低地雨林→山地雨林→高山云雾林)、红树林占全国重要比重、特有物种如坡垒/花梨等濒危树种集中分布,且受地形与季风气候深刻影响。
海南植被的分布规律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 水平地带性主导类型:东部湿润区以热带雨林为主,如尖峰岭沟谷雨林;西南半干旱区多为落叶季雨林,呈现干湿季交替的生态适应。
- 垂直分层显著:海拔750米以下为低地雨林(鸡毛松、绿楠),750-1200米为山地雨林(陆均松、坡垒),1200米以上发育高山矮林(杜鹃、厚皮香),形成“三层楼”式结构。
- 特殊生境植被:沿海淤泥质海湾分布红树林(东寨港最集中),含海桑、木榄等耐盐物种;次生灌草丛多为季雨林破坏后形成,常被误认为热带草原。
- 人类活动影响:原始林仅存于五指山等未开发区域,人工林(橡胶、槟榔)占林地面积50%以上,热带作物种植导致部分低地雨林碎片化。
海南植被的独特性源于其岛屿演化历史与生态屏障作用。未来需重点关注国家公园内原生植被保护,并科学修复受损的红树林与山地雨林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