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的地形地貌以中间高、四周低为显著特征,呈环状层状分布,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主要部分:
一、整体结构特征
-
穹隆山地形
海南岛整体呈倒扣碗状,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四周逐级下降,形成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的环形层状地貌。
-
海拔分布
-
中部山地海拔500-800米,分布25.4%的面积,包含五指山(1867米)、鹦哥岭(1812米)等最高峰。
-
丘陵海拔100-500米,占13.3%,主要分布于山地外围。
-
台地海拔100米以下,占32.6%,是农业和人口的主要分布区。
-
平原(含阶地)占28.6%,多分布在沿海及河谷地带。
-
二、主要地貌类型与分布
-
中心山地带
以五指山为核心,海拔500米以上,面积25.1%,包含黎母岭(最高峰1811米)。
-
环山丘陵带
围绕中心山地分布,海拔100-500米,面积13.1%,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
-
台地阶地带
海拔100米以下,面积43.3%,分布宽窄不一的台地,是海南岛主要的农业区。
-
沿海平原带
占全岛11.2%,以滨海平原为主,如文昌海积平原、王五—加来海积阶地平原,是台风频发区域。
三、地形发育特征
-
火山地貌
全岛火山活动频繁,形成琼北火山群(4000平方公里)和南部红树林海岸,以马鞍岭火山口为典型。
-
河流与侵蚀作用
河流多发源中部山地,呈放射状分布,如万泉河-昌化江谷地划分东西部。
-
气候影响
东湿西干的气候导致植被差异显著,东南部为热带雨林,西部为热带灌丛。
四、地理意义与资源
-
农业布局 :形成以山地丘陵(热带林业)、低丘台地(橡胶种植)、阶地平原(粮油作物)为主的生产带。
-
生态资源 :热带红树林和珊瑚礁海岸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栖息地。
-
旅游价值 :五指山、呀诺达雨林等景观吸引国内外游客。
海南岛地形地貌的层状分布与地质活动、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既塑造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也影响了人类活动与资源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