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生长过程可分为四个关键阶段:发芽期、幼苗期、莲座期和结球期(或成熟期),每个阶段的形态特征与管理要点不同,掌握这些规律可显著提升种植效率与品质。
-
发芽期(播种后5-10天)
种子吸水膨胀后破土而出,长出两片子叶。此阶段需保持土壤湿润(喷水为主)和充足散射光,温度控制在15-25℃最佳。避免强光直射或积水,否则易导致烂种。 -
幼苗期(子叶展开后2-3周)
真叶逐渐长出,根系开始发育。需及时间苗,保持株距4-5厘米,并追施稀释的氮肥(如尿素)促进叶片生长。注意通风防病害,避免高温高湿引发猝倒病。 -
莲座期(幼苗后期至叶片展开)
叶片呈放射状展开,形成莲座状结构。需增加光照(每日6-8小时)和磷钾肥(如过磷酸钙),促进茎叶健壮。定期松土除草,保持土壤透气性。 -
结球期/成熟期(品种决定形态)
结球生菜叶片向内卷曲成球,散叶生菜则持续扩展。此时减少氮肥,增施钙肥防叶缘焦枯。采收前3天控水,提升口感。结球生菜需在叶球紧实后采收,散叶生菜可分批摘取外叶。
通过观察叶片颜色、株型变化即可判断生菜生长阶段,针对性调整水肥与光照,轻松实现高产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