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 “中国母亲” 的麦琼芳,是一位令人钦佩的女性。她以无私的奉献和深沉的爱,为众多孩子撑起一片天,其事迹充满温暖与力量 **。1960 年 3 月,麦琼芳出生于广西百色,曾是百色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工人,退休后成为志愿者。她的善举跨越三十余载,资助众多贫困儿童,还悉心照顾孤寡老人,赢得广泛赞誉,2012 年获评 “感动百色十大人物” 和第二届广西壮族自治区道德模范,2015 年登上中国好人榜,也是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
- 善举的开端:19 岁时,麦琼芳在百色市人民医院洗衣房做勤杂工,月工资仅 47 元。1979 年,她偶然得知达江乡一名与奶奶相依为命的男孩被桂林一所中专录取,却没钱买车票,便决定资助这个孩子,从此开启了她漫长的爱心之旅。同年,田林县利周瑶族乡平洋屯一名瑶族妇女到医院看病无人照顾,麦琼芳好心送饭长达一个多月。后来她到平洋屯看望,看到山区群众缺衣少粮,心中满是心疼,自此常收集旧衣物、购买食物,用扁担挑着送往山区 。
- 助养众多孩子:1982 年,麦琼芳认了一位农村瑶族 “干妈”,此后便与农村的穷 “亲戚” 们紧密相连。多年来,她资助的孩子多达 87 个,其中包括她的亲生儿子。这些孩子中,有 47 人在国外工作或学习,还有许多考上了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她不仅提供经济支持,还把无人抚养的孤儿接到家中。比如河池巴马瑶族自治县的覃斯洁、覃疏桐两姐妹,四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常年在外打工,麦琼芳便将她们接到家中抚养并资助读书 。为了资助这些孩子,麦琼芳不仅花光了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钱,至今仍背负外债。为增加收入,她利用业余时间打两份工,白天在医院工作,下班后帮夜市摊串烧烤串、洗碗,深夜还去守大门。即便退休后,她也坚持打着两份工 。
- 照顾孤寡老人:麦琼芳不仅是众多孩子的 “母亲”,还是一群孤寡老人的好 “女儿”。她常送衣物到乡下,遇到孤寡老人便带他们到城里看病,送药品下乡,逢年过节还去村里拜年。2005 年,待岗在家的她得知 72 岁的陈伯患脑中风,孤身在家行动不便,便主动承担起照顾陈伯的重任,为他定时拿中草药泡脚、按摩,洗衣、做饭、打扫房间,直至 2010 年陈伯去世。陈伯留下遗嘱,希望将存款和房子送给她,却被她拒绝,她表示照顾陈伯只是将其当作父亲看待 。
- 家中的 “大后方”:麦琼芳的家成为平圩村村民的 “大后方”,常年有人来投宿,少则四五人,多时 30 来人。为此,她家中备有 10 床被褥,几间房铺满地铺,还配了 20 多把钥匙分给乡亲方便出入 。每年正月初十是她家最热闹的日子,考上大学、外出工作的孩子们都会回来团聚,2014 年正月初十,回来团聚的孩子多达 55 个,吃饭时甚至要用两块 2 米长的门板拼起来当饭桌 。
- 坚持挑担进山:多年来,麦琼方收集、清洗、消毒衣物,分类整理后,一担担挑进大山。进山道路难行,担子沉重,平均两年她就会挑坏 1 根扁担,36 年里共挑坏 18 根扁担。1985 年,她挑着两麻袋衣物前往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的村庄,经过悬崖路时,因路滑连人带物掉进 10 米高的悬崖,昏迷至深夜才苏醒,此后落下腰痛的毛病,但她从未放弃挑担进山。结婚后,丈夫也和她一起挑物资进山,儿子 4 岁起,也跟着用小扁担挑几件衣服进山看望老乡 。
麦琼芳以凡人之躯,行伟大之事,用自己的爱心与坚持,为无数孩子和老人带来希望与温暖,她的故事诠释了人间大爱,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