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的环境状况近年来通过持续治理和绿色发展,已实现显著改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环境与生态保护
-
山水景观与喀斯特地貌
柳州以柳江穿城而过著称,形成“两个半岛”城市景观,同时拥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峰奇特、溶洞众多,被赞“小九寨沟”。
-
水质与空气质量
-
水质 :连续三年(2019-2021)全国地表水质量排名第一,2020-2022年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成为全国地表水最优城市。
-
空气质量 :PM2.5年均浓度从2013年的70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2年的2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提升至93.2%,连续四年达国家二级标准。
-
-
绿化与生态建设
市区绿化覆盖率43.96%,拥有80多个公园,如龙潭公园。森林覆盖率67.23%,并通过创建生态村、生态乡镇等举措,推动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融合。
二、工业发展与城市转型
-
工业结构调整
柳州曾为广西重污染城市,通过关闭高污染企业、推进产业转型,现已形成以汽车制造、机械装备等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广西工业第一强市。
-
绿色产业与环保措施
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入选国家低碳试点城市。
三、城市宜居性
-
居住环境
普通工资3-5千元,房价相对合理(市区7000-10000元/月),绿化覆盖率高,空气质量优良,生活节奏较慢,适合居住。
-
文化与历史底蕴
柳州是多民族聚居地,壮族、侗族、苗族文化丰富,拥有红光桥、白露大桥等特色景观,兼具工业城市与文化城市的魅力。
四、荣誉与展望
柳州先后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城市等称号,2020-2022年连续三年在全国地表水考核中排名第一。未来,柳州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战略,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柳州通过生态治理与产业转型,已实现从“酸雨之都”到“绿色宜居城市”的跨越,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生态环境改善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