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的一两半约等于现代23.4克(按一两15.6克计算),但实际临床中常用3-7.5克换算,核心在于保持药物比例而非绝对剂量。
-
历史考证与争议
汉代度量衡考证显示,一两约15.6克(一斤250克/16两),但东汉末年可能因度量衡调整降至13.8-14克。考古与文献对《伤寒论》剂量存在分歧,如李可主张15.6克,而部分医家基于安全考虑建议3-5克。 -
临床实践的关键
经方疗效更依赖药物比例,如桂枝汤中桂枝与白芍1:1。现代常用一两3-5克换算,既符合法规又避免浪费,疑难重症可尝试10-15克,但需谨慎。 -
剂量差异的深层逻辑
古代药材多为鲜品且煎服法不同(如“煮取三升,分次服”),现代干燥饮片需调整剂量。中医强调“四两拨千斤”,通过药性平衡而非成分浓度起效。
总结:一两半的换算需结合历史、临床与个体差异,优先遵循原方比例,灵活调整剂量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