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最重的月份集中在夏秋之交(7-9月),尤其是长夏季节(7-8月),此时高温多湿、脾胃易虚,内外湿邪交织,症状表现最为明显。
-
季节性特点
夏季高温高湿环境(如梅雨季、三伏天)易滋生外湿,而长夏(中医特指7-8月)脾土当令,若运化失调则内湿积聚,形成“湿气困脾”的高发期。 -
影响因素
现代生活方式(如贪凉饮冷、久坐少动)会加重湿气,而地域差异(南方潮湿地区)可能延长湿气影响时间,甚至全年存在。 -
典型表现
身体困重、食欲不振、皮肤湿疹、舌苔厚腻等是常见症状,需通过饮食调节(如薏米、赤小豆)、适度运动及环境除湿来缓解。
湿气问题需结合季节与个体体质综合应对,长期不适建议咨询中医辨证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