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名菜“三叫”又称“三吱”,是一道以幼鼠为主要食材的奇特菜肴,起源于唐代,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 起源与历史
“三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被称为“蜜唧”。据唐代张鷟《朝野佥载》记载,岭南地区的獠民喜爱食用未长毛、未睁眼的乳鼠,并将其饲养时加入蜜糖,以箸挟取后食用,因其发出“唧唧”声而得名。
2. 制作方法
“三叫”的制作非常讲究,选用出生三天以内、未长毛、未睁眼的乳鼠。食用时,用筷子夹住乳鼠,它发出第一声“吱”;蘸取调料时,发出第二声“吱”;放入口中咀嚼时,发出第三声“吱”,因此得名“三叫”。
3. 食用特点
“三叫”的特点是皮肉鲜嫩,口感独特,营养丰富。它被认为具有滋补作用,适合肾虚脾亏、产后体弱、精疲过度者食用。由于其原料难以获取,且食用方式较为残忍,一般人不具备尝试的勇气。
4. 文化与争议
“三叫”不仅是广东地区的传统美食,还被视为岭南文化的象征。由于其食用活鼠的方式,这道菜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许多人认为其残忍且不人道。
总结
广东名菜“三叫”是一道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菜肴,其独特的制作方式和食用特点使其成为岭南地区的代表美食。由于其原料和食用方式的特殊性,这道菜也引发了较大的争议。在尝试这道菜时,建议充分了解其文化背景,并尊重当地的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