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应以疏肝为主,兼顾补肝。中医认为春气通于肝,此时肝气旺盛易郁结或过亢,疏肝理气是核心,但肝血不足者需适当补肝血。关键在于平衡肝气疏泄与肝血滋养,避免过度补益引发上火或郁滞。
-
疏肝为首要任务
春季肝气随自然界阳气升发,情绪压抑、熬夜等易导致肝气郁结,表现为胸闷、易怒、失眠等。可通过运动(如八段锦)、按揉太冲穴、饮用玫瑰花陈皮茶等方式疏通肝气。饮食上减少酸味(如醋、山楂),多吃芽菜(豆芽、香椿)、绿叶蔬菜(菠菜、芹菜)助肝气舒展。 -
补肝需辨证而行
长期用眼过度、熬夜或女性经期后可能出现肝血不足,表现为视力模糊、指甲脆裂、头晕等。此类人群可食用枸杞猪肝粥、黑芝麻等养血食材,或按揉肝俞穴。但肝火旺者忌盲目进补,避免加重口干、目赤等症状。 -
调和肝脾防失衡
肝郁易克脾土,引发消化不良。饮食遵循“少酸增甘”原则,用山药、大枣、南瓜等甘味食物健脾,搭配茯苓白术炖排骨调和肝脾。情绪上保持豁达,避免暴怒或忧郁,通过踏青、冥想疏解压力。
春季养肝需动态调整:肝气郁者重疏泄,肝虚者补血柔肝,同时兼顾作息规律(早睡早起)、适度运动。若症状持续(如长期胁痛、失眠),建议咨询中医师个性化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