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是其核心特点。年均气温16℃左右,夏季极端高温可达41.3℃,冬季极端低温-18.1℃;年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6—8月集中全年40%降雨,梅雨期洪涝与盛夏干旱并存;日照充足但分布不均,无霜期长达211—272天,近年受气候变化影响夏季延长、冬季缩短。
-
四季分明但分配不均
夏季长达127天(5月中至9月底),冬季约110天(11月底至次年3月),春秋仅各2个月。夏季高温期平均48天,37℃以上酷热日达3—14天,夜间仍闷热;冬季寒潮频繁,最低温常跌破0℃。春秋气温波动剧烈,3月易遇倒春寒,秋季偶现连阴雨导致“秋寒”。 -
降水丰沛但旱涝交替
年均降水量1150—1450毫米,梅雨期(6—8月)雨量集中,曾出现54天超长梅雨(2020年),单日暴雨易引发洪涝;盛夏又可能因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持续干旱。年际差异显著,丰水年降水量可达1895毫米(1983年),枯水年仅801毫米(1971年)。 -
光热资源与灾害并存
年日照1810—2100小时,太阳辐射104—113千卡/平方厘米,夏季辐射量为冬季2.4倍。但春季阴雨寡照,秋冬季雾霾频发。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集中于春夏,冬季可能出现暴雪冰凌。 -
地形加剧气候极端性
长江、汉江交汇与湖泊群形成“两江四岸”微气候,汉阳降水多于汉口,武昌气温高于江北。盆地地形使热量不易散发,夏季东南风受阻,加剧“火炉”效应;冬季冷空气南下顺畅,加速降温。
武汉气候既为农业提供雨热同期的优势,也需防范极端天气。近年来高温日数创新高(2022年达37.2天),降水时空不均加剧,建议关注季节性防灾和长期气候变化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