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草主要有1个核心品种(鼠曲草)及多个地域性别名,其植物学分类为菊科鼠麴草属,但民间常根据形态、用途或地区习惯赋予不同名称。以下是详细解析:
-
核心品种与学名
清明草的正式学名为鼠曲草(拉丁名:Pseudognaphalium affine或Gnaphalium affine),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密被白色绵毛,叶片匙状,开黄色絮状小花,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及东亚地区。 -
常见别名与地域差异
- 形态特征命名:如鼠耳草(叶形似鼠耳)、棉花草(绒毛如棉絮)、佛耳草(花朵形似佛耳)。
- 用途相关名称:清明菜(用于制作清明粑)、寒食菜(寒食节食用)、咳嗽草(止咳功效)。
- 地区俗称:江浙称“绵菜”,四川叫“水萩”,福建称“黄花菜”,安徽部分地区称“香芹娘”。
-
易混淆的近似植物
部分地区将艾草(菊科蒿属)与清明草混用,但二者形态、香味差异显著:艾草叶裂深、气味浓烈,多用于驱虫或深色青团;清明草叶柔毛密、清香温和,适合浅色糕点。
提示:若采摘食用,需通过白色绒毛、黄色小花等特征精准辨识,避免误采其他野草。药用或食疗前建议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