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是河南人夏季餐桌的灵魂食材,这种唇形科植物以柠檬薄荷香和微辛口感征服味蕾,既是凉拌菜的点睛之笔,又是面条的黄金搭档,更承载着中原游子的乡愁记忆。
荆芥的独特风味源于其芳香物质组合,入口清凉中带着微辣,回味有柠檬与紫苏的复合香气。河南人最爱用它拌黄瓜、皮蛋或豆腐,简单一撒就能唤醒食欲。蒸荆芥面托、荆芥煎饼等特色吃法,更将面粉与荆芥的搭配玩出花样。
植物学上,河南食用荆芥实为罗勒变种疏柔毛罗勒,与药用裂叶荆芥同科不同属。其叶片卵圆形,花序层叠如塔,耐旱怕涝的特性使其在豫东地区广泛种植。河南人甚至用“吃过大盘荆芥”形容见多识广者,足见其文化地位。
从西周项子国传说,到宋代《本草图经》记载生食习俗,荆芥的食用史贯穿中原文明。现代研究证实其含维生素C、K及抗氧化成分,但甲状腺疾病患者需慎食。
初夏逛河南菜市场,总能看到成捆荆芥与芝麻叶并列售卖。老饕们深谙:掐嫩茎留根,越摘越长;若隔夜存放,叶片易黑如烫伤——这份娇气反倒成就了它的时令珍贵。漂泊在外的河南游子,最念的莫过于用荆芥叶卷烙饼的爽脆,或是拌面时那抹穿透暑气的辛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