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部分地区所称的“香菜”通常指荆芥(学名:Nepeta cataria var. citriodora),别称“香荆芥”“小茴香”,是当地饮食文化中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的特色植物。其叶片散发独特柠檬香气,常用于凉拌菜、汤品或佐餐调味,与芫荽(普通香菜)属不同科属,风味与用途均有差异。
植物学特征
荆芥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30-60厘米,茎直立,叶对生,呈卵状三角形,边缘锯齿明显。夏季开淡紫色小花,成簇生于茎顶。其香气来源于叶片中富含的挥发油成分,如柠檬烯、薄荷酮等,赋予其清新醒脑的特性。
食用方式与地域特色
在河南南阳、驻马店等地,荆芥是夏季餐桌的“解暑神器”。鲜嫩荆芥叶可直接凉拌黄瓜、西红柿,或加入捞面条、烩面提味。当地特色菜“荆芥拌变蛋”以皮蛋搭配荆芥叶,淋香油与醋,风味酸爽开胃。干燥荆芥叶还可制成茶饮,缓解暑热不适。
药用价值与传统应用
中医认为荆芥性微温,归肺、肝经,具有疏风解表、透疹消疮的功效,常用于辅助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咽痛。民间验方中,荆芥煮水外洗可缓解皮肤瘙痒,内服煎剂有助于缓解鼻塞。现代研究表明,其挥发油成分具有抗菌、抗炎作用。
种植与辨识要点
荆芥适应性强,河南农村常于房前屋后或菜园零星种植。其与芫荽(伞形科)的区别在于:荆芥茎四棱形,叶片锯齿明显,香气偏柠檬薄荷调;芫荽茎圆柱形,叶片羽状分裂,香气更浓郁辛辣。误食混淆虽无毒性风险,但风味差异显著,需根据菜式需求选择。
荆芥作为河南地域饮食符号,体现了“药食同源”的民间智慧。若在河南尝到带有柠檬清香的“香菜”,多为荆芥,可放心体验这一特色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