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小麦第一大县是河南省滑县,这里以“中国小麦第一县”“豫北粮仓”闻名,年粮食总产量超30亿斤,连续28年稳居河南县级产量榜首,并创下全国唯一“十二连冠”粮食生产先进县的纪录。其核心优势在于153.5万亩高标准农田、99%机械化率及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格局。
滑县地处黄河故道,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小麦种植。全县小麦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80万亩以上,其中高标准农田占比超80%,通过智能灌溉、无人机植保等技术,亩产可达500公斤以上。白马坡示范区作为全省最大连片高标准农田,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节水40%以上,成为现代农业标杆。
政策与科技双轮驱动是滑县高产的关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早期试点推动产量跃升,如今依托“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成50万亩集中连片示范区。电力保障覆盖5.9万眼机井,农民刷卡即可灌溉,年节约成本2.32亿元。滑丰种业等企业带动良种繁育,商品粮与种子产量占比达6:4,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增收模式。
产业链延伸提升小麦附加值。滑县不仅专注原粮生产,更发展面粉加工、挂面制造等产业,吸引中储粮、克明面业等龙头企业入驻。例如,白马坡示范区年加工面粉100万吨,带动就业5000余人,实现百亿级产业集群。这种“粮头食尾”模式让小麦经济惠及全链条。
面对地租上涨、粮价波动等挑战,滑县种粮大户通过规模化(千亩以上承包)、机械化(53台农机/户)和社会化服务(共享烘干仓)破局。尽管亩净收入约200-500元,但规模效益仍吸引大量农户加入,土地流转率达60%以上。
滑县的经验证明,粮食安全根基在于农田提质与农民增效的统一。从运河重镇到现代粮仓,这里的故事为农业大县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