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批判朱丹溪的核心原因在于两人对中医理论的根本分歧:朱丹溪主张“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强调滋阴降火;而黄元御推崇“一气周流”理论,认为朱丹溪的学说片面强调滋阴,破坏了人体阳气的主导作用,导致治疗偏差。
-
理论根基对立
朱丹溪的“滋阴派”认为人体阴精易耗,需常补阴抑阳;黄元御则提出“中气旋转,一气周流”,认为阳气是生命动力,过度滋阴会阻碍气机升降,引发疾病。 -
临床实践争议
黄元御指出,朱丹溪的疗法(如滥用黄柏、知母等寒凉药)易损伤脾胃阳气,造成“越滋阴越虚”的恶性循环,而他的“扶阳”思路更注重调和肝脾,恢复气化功能。 -
对后世影响的分歧
黄元御批评朱丹溪学说误导了明清医家,导致部分医者机械套用滋阴法,忽视个体差异;而他的理论为清代温补学派提供了新方向,强调动态平衡。
黄元御的批判实质是中医学术争鸣的体现,提醒后世需辩证看待不同学派,结合患者实际灵活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