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于2025年1月4日迎来该年度首场降雪,覆盖郑州、洛阳等12个地市,局地积雪深度达10厘米,最低气温骤降至-8℃,刷新近十年同期低温纪录。此次降雪呈现“范围广、强度大、气温低”特点,对农业、交通及居民生活产生显著影响。
降雪成因与气候背景
此次降雪受强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共同作用,形成大范围雨雪转换。河南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冬季易受西伯利亚高压与太平洋水汽交汇影响,导致极端降雪概率增加。2025年拉尼娜现象持续,进一步强化冷空气南下强度,为区域性大雪创造气候条件。
气象服务与应对措施
河南省气象局提前72小时发布暴雪橙色预警,启动低温冰冻灾害IV级响应。交通部门对连霍高速、京港澳高速等主干道实施临时管制,铁路部门加开除冰列车保障运行。农业领域通过大棚加固、烟熏增温等方式减少冻害损失,郑州、开封等地中小学调整为线上教学。
雪后影响与数据对比
此次降雪使河南全省平均降水量达1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0%。空气质量指数(AQI)下降至35,达到优级水平。但低温导致用电负荷激增30%,部分山区出现输电线路覆冰。与2016年“世纪寒潮”相比,此次过程降温幅度更大,但持续时间缩短2天。
公众需持续关注道路结冰预警,避免山区出行;使用电暖设备时注意防火安全;户外工作者应配备防滑装备,防范失温风险。农业设施需及时清理积雪,避免垮塌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