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日照时间最短的一天,具体特点如下:
一、日照时间最短的特征
-
全年最小值
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北半球各地日照时间达到全年最小值。此时太阳高度角最小,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最少。
-
地理差异显著
不同纬度地区日照时间差异明显。例如:
-
赤道地区冬至日仍保持约12小时日照;
-
南北纬40°地区冬至日昼长约9小时09分;
-
我国北方城市如北京冬至日日照时间约9小时09分-12小时。
-
二、与其他节气的区别
-
冬至与夏至 :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夏至则相反,是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
冬至与气温 :虽然冬至是北半球日照最短的一天,但气温并非最低。通常,气温最低值出现在冬至后的“三九”天(约1月下旬)。
三、实际应用与意义
-
建筑设计标准
国家规定,商品住宅需满足冬至日每户不少于2小时日照时间,公共建筑(如幼儿园、医院)要求不低于2-3小时。
-
自然现象关联
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逐渐增长,白天逐渐变长。
冬至作为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的一天,具有显著的天文和气候特征,并对建筑设计和农业活动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