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村庄合并政策主要围绕优化村庄布局、推动乡村振兴展开,涉及规划编制、分类管理及实施步骤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规划编制与目标
-
规划范围与时间
青岛市2021-2035年村庄布局规划(草案)已进入公示阶段,覆盖陆域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旨在通过功能空间优化、基础设施升级等推动农业现代化。
-
分类管理机制
根据村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将行政村分为四类:
-
集聚提升类 :规模较大、发展较好的村庄;
-
城郊融合类 :受城镇辐射带动的建制镇驻地村庄;
-
特色保护类 :拥有独特产业、文化或生态资源的村庄;
-
搬迁撤并类 :因生态保护、资源开发等需搬迁的村庄。
-
二、实施步骤与措施
-
合村并居推进
-
胶州市作为先行试点,2020年启动了656个建制村的合并工作,通过“一社区一新村”原则,整合为119个新型社区。
-
李哥庄等区域分阶段推进,计划将41个行政村整合为5个新型社区,远期目标覆盖全市。
-
-
组织体系创新
- 在新村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党支部,同时整合综治、文明实践、便民服务等专业型党组织,探索“合作社党组织+专业型党组织”的新型治理模式。
-
搬迁撤并工作
- 涉及湖库滩区、化工园区、自然灾害频发区等321个村庄,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进移民迁建和生态修复。
三、政策意义与成效
-
政策意义 :通过优化村庄布局,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形成“齐鲁样板”青岛模式。
-
实施成效 :截至2020年底,已完成合村并居的行政村占比38%,并启动了多个新型社区建设项目,显著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四、未来展望
青岛市计划以2021-2035年为总工期,编制全省村庄布局专项规划,指导各地推进合村并居工作,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