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与暮春之交是指春季的中期与末期交界时段,具体解析如下:
一、时间划分
-
仲春
指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此时段通常包含清明节(公历4月4-6日)和谷雨节气(公历4月19-21日)。
-
暮春
指春季的末期,即农历三月。传统上暮春包含清明后至立夏前的时段,具体节气为清明和谷雨。
-
“仲春与暮春之交”
即仲春(农历二月)与暮春(农历三月)的过渡时期,大致对应公历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这一时段处于冬至后的第108天左右,是春季气温回升、万物复苏与夏季来临的衔接阶段。
二、自然与人文特征
-
自然现象 :此时段气温显著升高,春雨频繁,植物进入快速生长期,呈现“万物吐故纳新”的景象。
-
人文活动 :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如清明节),兼具祭祀、踏青、折柳等习俗,融合了自然规律与人文情感。
三、诗意与象征
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描绘了暮春时节的典型氛围,体现了自然变化对人类情感的影响。
仲春与暮春之交是春季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既包含万物复苏的生机,也蕴含着生命轮回的哲思。